后勤党建

后勤党建

收发室的两代人——服务精神的传承

作者:陈东兴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05日

 

早上八点,张少华跨上有些掉漆的自行车,在链条与轮轴摩擦所发出的轻微咿呀声中拐进了通向行政楼的岔道,走进略显昏暗的行政楼道,熟练的掏出钥匙打开收发室的小门等待着余下的几个组员陆续到来。再过一个小时,邮车就会把今天的报刊送到行政楼门口。到那时邮车司机多半会看到已有人等在了行政楼旁,十四年来天天如此。

华中师范大学的收发室,每天工作的第一步是把数量众多的报刊搬进不到20平米的收发室。本就不大的收发室被分成了两部分,分别用于存放信件和报刊分类整理。每到九点收发室的桌子、地板、椅子都摆满了报刊,人在报刊的包围中仿佛被纸堆给淹没了。从9点半点到11点收发室行政楼班组忙活整整2个小时才将千余份报刊分类完成。在工作日,报刊的分类上架必须在11点钟前完成,因为在11点钟后就可能有各个学院值班的人来拿报刊了,张少华说:让别人等着总不好于是有了这么条不成文的规矩。千余份报刊工作日时要在两小时内整理完,在双休、节假日收发室只有一个人值班室时所耗费的时间会更多,近乎一个上午整个人几乎都埋在报刊分类这一件事上。这就对工作者提出了要求。当被问到分报刊有什么秘诀时张少华的徒弟何磊这样说这么说:其实就是熟能生巧,心要细不能急,然后做的多了手就快了。

在收发室的报箱中,有一个房间装的全是地址不详的明信片。张少华将它们整理好,或许有学生会过来找他们的明信片和信件呢。这可不能乱放,这是他们朋友的心意嘛。有一回,有个学生找来了收发室,拿走了在收发室停留了几个月的明信片。我当时很高兴,很舒坦。张少华这样说道。

收发室的另一项主要工作是做各学院和邮局的中间人,把一年的报刊费用结算清楚。这一看似简单的工作实际操作起来可并不轻松,报刊种类繁多,各个学院又是单独打款,这就导致了工作的繁琐,往往需要对照刊物表上的价钱一个个核算是否出错。若发现问题再向价格出现问题的学院询问情况。现在身为徒弟的何磊开始帮着张少华一起算这笔帐,他需要熟悉帐面上的问题,将各学院的号码烂熟于心。毕竟在这之后这项工作需要由他自己独立完成。

何磊已过了而立之年,来华师也有将近十年了,最开始是在绿化工,因表现优秀且显现了一定的管理能力,被抽调环卫部做管理,现在被调来收发室已有三年。刚来收发室时的他面对繁琐但枯燥的工作,显得有些不得要领,正是张少华手把手地教会了他的。对于何磊来说,张少华既是同事,也是长辈和老师

除了技能上张少华教会他更多的是以身作则。作为80后何磊曾经的兴趣爱好可谓丰富骑车、足球、篮球、游戏可谓一个都没落下,刚到华师参加工作时他迷上了魔兽世界,白天上早班工作,晚上夜班魔兽曾是他的生活状态那时的他甚至还把他现在的妻子给拖入了坑。现在的他却丝毫看不出曾经年少轻狂时的样子,整个人显得成熟了许多。他说转变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事业与家庭的责任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张少华的言传身教,张少华一向把工作和生活分得清楚有时在收发室值班有朋友找他都坚决拒绝,在工作时间一切以工作为重,这让何磊感触很深。每天张少华会是来的最早的一个,没到八点上班时间,收发室的门就已经被打开,在双休寒暑节假时他也是抢着值班。在这个小小的值班室他已经度过了十几个冬夏。有一段日子他还兼顾着行政楼中央空调的管理,每天早上五点半就要来到学校给中央空调预热。在收发室张少华一定是值班最久的,正是这种自己做的一定要比别人多才能管别人的工作态度令何磊十分敬佩,因此,现在何磊主动分担了张少华一半的工作量,在双休节假时,他成了新的抢值班的人。

十四年,张少华老旧的茶杯见证着这一切,那张常用于分类整理报纸的办公桌被报刊磨出的黄色木质记录着一天天的流去。十四年过去,张少华从壮年走向老年,渐渐地要在核对价目时带上老花眼镜才能看清表上的数字,而这一笔算了十四年的帐却从没有出过问题。近些年,张少华也有了自己的徒弟算账的工作由一个人变成了两个人。当被问及退休后有什么不放心的地方张少华说:何磊是个踏实的小伙子耐得住性子,没什么不放心的。”

今年张少华就将退休,值了十四年的班终于到了该休息一下的时候。而在这之后,收发室七点半依旧会开门,十一点钟前会分好报纸,寒暑节假仍会有人值班,账目工作也有人进行下去。这些都是何磊要挑起的担子,至于挑多久,何磊说:我想就这么干到退休,然后又会有人替下自己。”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珞瑜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行政附楼二楼
邮编:430079 电话:027-67868201 版权所有:华中师范大学后勤保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