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魂”永驻
华中师大桂子山上,笛箫亭边,梅园一隅的草地上静卧着一块“绿魂石”,石碑后面的山壁上刻着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的《林木深处觅绿魂》一文。姚水印师傅是华师后勤一名普通的绿化工人,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华师绿化事业,去世后他的骨灰长眠在梅园之中。这块“绿魂石”即是为这位老师傅所立,文章也是章先生专为这位老师傅所作。“绿魂”二字不仅精炼地概括了老师傅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蕴含着“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和大爱情怀,而且集中体现了华师人爱绿、护绿、植绿的执着精神。
正是这“绿魂”精神,感召并引领着桂子山上无数父子、师徒薪火相传,默默耕耘;正是这些普通的绿化人,一代接着一代,一辈接着一辈,辛勤劳作,终于将人称“猪头山”的荒山野岭,打造成了如今桂树满山、桂香满园、绿树成荫、风景秀丽的“南湖明珠”。
32岁的李元博正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
——子承父业
刚刚越冬的行政楼,显得有些清冷。“该是你们闪亮登场的时候了”,李元博看着苗圃里刚刚被自己整容过的对节白蜡,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自己的发小说话。
苗圃里的对节白蜡,从二月份萌发新芽,到四月已经出落得十分标致了。李元博花了整整一周时间,将几十盆对节白蜡进行了彻底美容。这些唐武皇眼中的“国树”,被修成一朵一朵的“蘑菇云”,层层叠叠,既不乏蘑菇的圆润整洁,又兼有崖壁雪松的端庄苍劲。一盆盆环绕在行政楼周围,既契合了行政楼的威仪,又为之增添了几份绿意和亲近。
摆设好这些,临走时,李元博仍没忘用手机将它们拍下来。他始终记得父亲退休前的叮咛:“对节白蜡除了萌芽期的芽虫害防治,关键在造型。你不用心,它就会野蛮生长,就会长得不成样子!”李元博的父亲叫李振,2016退休前也是后勤园林的一名技术工人,跟随姚水印师傅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绿化养护的经验和技巧。2007年李元博退伍后,自愿接过了父亲的接力棒---
他们亦父子,亦师徒。
——春暖花开
植物养护虽然是个不起眼的工作,但要干得好,不仅需要耐得住寂寞,要苦干,更是一个技术活,要细心,更要巧干。
铁树开花啦!农历三月的一天,李元博突然发现院子里的一棵铁树竟然开花了。不由得一阵狂喜。可一个月过后,敌人就来了。院子里的铁树叶片变硬了,一串红发黄了,科学会堂的金弹子树叶发蔫了,北区的对节白蜡有虫光顾过了。芽虫、白蚁、蚧壳虫,凭经验,上敌敌畏、石硫合剂反复使用不见效果。李元博拿起手机加入了“四季青盆栽小学堂”和“花草说”两个微信公众号,通过与群友的互动交流,终于找到窍门。原来,侵扰金弹子的叫吹棉蚧,用蚧必克1.5‰施药致药液流动即可;一串红先要用5‰的尿素代替复合肥结合磷钾肥以补充营养,再辅以5‰的甲基托布津预防;对节白蜡表层的桐油流失了,要用1‰的敌敌畏杀虫,再补刷桐油予以保护---呵呵,李元博不禁感叹,“信息化时代,学起来还真是方便。”
桂子山上传绿魂,桃李遍地焕新颜!
——赤心如炽
每次路过梅园,李元博总会驻足“绿魂石”前,默念章先生的文章,油然生出对前辈们深深的敬意。
六月下旬,气温已连续五天超过35度了。“人都受不了,它们估计也炽热难耐了吧?”想到这些,李元博一大早起来,骑着自行车与太阳赛跑。2017年,李元博与班长一道,对苗圃盆景的灌溉系统进行了升级,全部改漫灌为滴灌,大大节省了时间。这种高温天气,他每天要赶在烈日出来之前,对白兰、一串红、孔雀草、三角梅等6个主要品种,50几个盆景里的滴灌系统进行例行检查开阀,并跟踪监测,既要保证它们正常饮水,还要避免根部积水。
于是,每天盛夏的上午,在太阳下,在校园苗圃里,有一个身影,一身普通的工作服,一顶布帽,时而拨弄一下水管,时而用小铲捣弄一下盆里的土,在花草中不停地穿梭。忙完这些,还有桂中路上的花箱,东区、北区的对节白蜡,科学会堂的金弹子---他的汗水,伴着滴管,将孝心和敬意连同花草也一齐浇灌了。
父如此,子亦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年轻一代的桂子山人,愿你们在课余饭后,也去梅园探访绿魂”。在“绿魂”精神的感召下,经过一代代父子、师徒的努力下,学校绿化工作硕果累累。屡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绿化先进单位”、“湖北省高校生态园林式学校”等荣誉称号。李元博个人2017年被表彰为“湖北省高校绿化管理先进工作者”,2018年被评为“华中师范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先后多次被华中师范大学和后勤集团、后勤保障部表彰为先进个人,得到了领导的一致肯定。